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第二版)

-
【作 者】蘇英如 主編
【I S B N 】978-7-5084-4358-4
【責任編輯】王艷燕
【適用讀者群】高職高專
【出版時間】2008-07-01
【開 本】16開本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2版
【頁 數】312
【千字數】
【印 張】
【定 價】¥28
【叢 書】21世紀高職高專新概念教材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本書從應用的角度出發,系統地介紹了局域網的基本工作機制,應用技術和組建局域網的工程知識。
本書編寫思路是,在理論基礎部分,講解局域網技術的基本框架、分析方法和基本結論;在應用技術方面,介紹當前通行于業界的主要解決方案,側重培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在操作技能方面,秉承“學得會,用得上”的宗旨,詳列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在實例部分,突出“學以致用”原則,給出了一個校園網的設計和配置方案。
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局域網基礎、局域網設備、局域網服務器、局域網布線、局域網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2003組網技術基礎、Intranet常用服務、局域網安全以及校園網設計與配置實例。本書配有《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實訓(第二版)》,可供配套使用。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的培訓教材或自學參考書。
新增了局域網服務器和校園網設計與配置實例兩章內容,以進一步強化教材的工程背景及技術的實用性。
將第一版中的Windows NT組網技術和Windows 2000 Server組網技術重組為組網技術基礎和常用服務兩章,并改在Windows Server 2003平臺展開論述。
對一些章節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擴充。如:在局域網基礎部分,適當增加了網絡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在局域網設備部分,進一步充實了交換機及局域網新技術部分的內容;在局域網布線部分,增加了工程設計與實施等內容;在常用服務部分,增加了網絡地址轉換(NAT)、虛擬專用網(VPN)、終端和流媒體服務等內容;在局域網安全部分,增加了“利用ISA Server保護局域網”的內容;各章增加了豐富的習題,包括:填空題、選擇題、是非題和問答題等。
對部分相對陳舊的資料進行了大量縮減;對發現的不妥或錯誤之處進行了修正。
第二版前言
《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自2003年出版發行以來,得到了各界讀者的厚愛,在3年多的時間里多次重印。有幸被一些兄弟院校選為教材使用,且時蒙業界專家及普通讀者來信鼓勵或就結構、內容等提出中肯的意見或建議。所有這些,無不令我們深受感動和鼓舞。
在利用該教材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中尚有某些不能盡如人意之處。尤其是隨著局域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也發生了不少變化,這些都對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參照有關專家的意見,結合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對教材進行了必要的修正。
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除繼續保持基本概念簡單化、技術內容實用化及操作技能細節化的特色外,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下列主要變化:
第一,新增了局域網服務器和校園網設計與配置實例兩章內容,以進一步強化教材的工程背景及技術的實用性。
第二,將第一版中的Windows NT組網技術和Windows 2000 Server組網技術重組為組網技術基礎和常用服務兩章,并改在Windows Server 2003平臺展開論述。
第三,對一些章節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擴充。如:在局域網基礎部分,適當增加了網絡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在局域網設備部分,進一步充實了交換機及局域網新技術部分的內容;在局域網布線部分,增加了工程設計與實施等內容;在常用服務部分,增加了網絡地址轉換(NAT)、虛擬專用網(VPN)、終端和流媒體服務等內容;在局域網安全部分,增加了“利用ISA Server保護局域網”的內容;各章增加了豐富的習題,包括:填空題、選擇題、是非題和問答題等。
第四,對部分相對陳舊的資料進行了大量縮減;對發現的不妥或錯誤之處進行了修正。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同學校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
本書由蘇英如任主編,郭楠、趙玉娟、史瑞芳、楊運濤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分工如下:第1章由史瑞芳編寫,第2章由趙玉娟編寫,第3章由王培軍編寫,第5、6章由蘇英如編寫,第4、8章由郭楠編寫,第7章由王俊紅編寫,第9章由張保通編寫。參加本書修訂方案討論和部分內容編寫的還有張景峰、荊淑霞、曹旭、張凱、翟智平、劉劍、鄒彭濤、王振奪、史河、蔣天偉、康宏、朱篷華等。楊運濤老師為本書的改版提供大量有建設性的意見,并參與了部分編寫工作。
在本書改版的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資料,吸取了許多同仁的經驗,在此謹表謝意。
盡管已盡全力,書中仍難免有疏漏或錯誤之處,望大家不吝指正,我們期盼著您的真知灼見。筆者的E-mail為:[email protected]。
編 者
2006年10月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局域網基礎 1
本章學習目標 1
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發展過程和趨勢 1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
1.1.2 計算機網絡發展的歷史階段 1
1.1.3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趨勢 2
1.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功能和應用 3
1.2.1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3
1.2.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4
1.2.3 計算機網絡的典型應用 5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與工作模式 6
1.3.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6
1.3.2 計算機網絡的工作模式 9
1.4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2
1.4.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12
1.4.2 OSI參考模型 13
1.4.3 TCP/IP參考模型 18
1.5 局域網的相關概念與標準 19
1.5.1 局域網 19
1.5.2 局域網標準 20
1.5.3 以太網(IEEE802.3) 22
1.6 局域網中常用通信協議及選擇 27
1.6.1 NetBEUI/NetBIOS協議 27
1.6.2 IPX/SPX協議 28
1.6.3 TCP/IP協議 28
1.6.4 通信協議選擇策略 37
本章小結 37
習題 38
第2章 局域網設備 41
本章學習目標 41
2.1 局域網中的網卡 41
2.1.1 網卡的類型 41
2.1.2 網卡的選擇 43
2.1.3 網卡的安裝 44
2.2 局域網傳輸介質 45
2.2.1 有線通信介質 46
2.2.2 無線通信介質 50
2.3 局域網中的集線器 51
2.3.1 集線器的端口 51
2.3.2 集線器的分類 52
2.3.3 集線器的選擇 53
2.3.4 集線器間的連接 54
2.4 局域網中的交換機 55
2.4.1 局域網交換機與交換式網絡 55
2.4.2 交換機的分類 58
2.4.3 交換機的主要參數 60
2.4.4 交換機的配置 63
2.4.5 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以及交換機與集線器之間的連接 64
2.4.6 交換機訪問與配置實訓 65
2.5 幾種局域網新技術 68
2.5.1 1000M以太網技術 68
2.5.2 10000M以太網技術 69
2.5.3 無線局域網技術 70
2.5.4 虛擬局域網技術 73
本章小結 77
習題 78
第3章 局域網服務器 81
本章學習目標 81
3.1 服務器概述 81
3.1.1 服務器的主要特點 81
3.1.2 服務器的結構類型 82
3.2 服務器的分類 84
3.2.1 按應用層次分類 84
3.2.2 按指令執行方式分類 86
3.2.3 按用途分類 86
3.3 服務器的主要特性 87
3.3.1 可擴展性 87
3.3.2 可用性 87
3.3.3 可管理性 87
3.3.4 可利用性 88
3.4 服務器硬件簡介 88
3.4.1 服務器的CPU 88
3.4.2 服務器的主板 89
3.4.3 服務器的硬盤 90
3.4.4 服務器的內存 91
3.5 服務器系統主要技術 91
3.5.1 基本服務器技術 91
3.5.2 服務器容錯技術 93
3.5.3 服務器監控技術 93
本章小結 94
習題 95
第4章 局域網布線 98
本章學習目標 98
4.1 綜合布線系統概述 98
4.1.1 綜合布線系統的基本概念 98
4.1.2 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 98
4.1.3 綜合布線系統的標準 99
4.2 綜合布線系統的體系結構 100
4.2.1 工作區(Work Area)子系統 100
4.2.2 水平子系統(Horizontal Subsystem) 101
4.2.3 干線(垂直)子系統(Backbone Subsystem) 101
4.2.4 管理(Administration)子系統 102
4.2.5 設備間(Equipment Room)子系統 103
4.2.6 建筑群(Campus)子系統 103
4.3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等級 104
4.3.1 基本型綜合布線系統 104
4.3.2 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 104
4.3.3 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 105
4.4 局域網布線工程設計 105
4.5 局域網布線工程的施工 108
4.5.1 布線施工的主要步驟 108
4.5.2 布線施工技術要點 108
4.5.3 線纜鋪設位置選擇 109
4.5.4 線槽鋪設 110
4.5.5 配線架端接 112
4.6 布線工程的驗收 113
4.6.1 驗收前的準備工作 113
4.6.2 驗收項目及內容 113
本章小結 114
習題 114
第5章 局域網操作系統 116
本章學習目標 116
5.1 網絡操作系統概述 116
5.2 局域網中常見的網絡操作系統 117
5.2.1 UNIX操作系統 117
5.2.2 Netware 118
5.2.3 Windows NT Server 119
5.2.4 Windows 2000 Server 119
5.2.5 Windows Server 2003簡介 120
5.2.6 Linux 120
5.3 選擇網絡操作系統的依據 120
5.3.1 選擇網絡操作系統時應考慮的因素 121
5.3.2 常見網絡操作系統的應用現狀 121
5.4 局域網中常見的工作站操作系統 121
本章小結 122
習題 123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組網技術基礎 124
本章學習目標 124
6.1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成員 124
6.1.1 Windows Server 2003 Web版 124
6.1.2 Windows Server 2003標準版 125
6.1.3 Windows Server 2003企業版 125
6.1.4 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版 125
6.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 126
6.2.1 Windows Server 2003對硬件的要求 126
6.2.2 與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有關的背景知識 126
6.2.3 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過程及步驟 128
6.3 活動目錄 130
6.3.1 活動目錄的概念 130
6.3.2 活動目錄的安裝和刪除 133
6.3.3 域模式 135
6.3.4 增加成員到域中 136
6.4 組織單位 136
6.4.1 組織單位概述 136
6.4.2 組織單位的建立及屬性設置 137
6.4.3 委派控制 138
6.5 用戶賬號 139
6.5.1 用戶賬號的類型 139
6.5.2 用戶賬號的管理 139
6.6 組的概念和建立 142
6.6.1 組的類型 142
6.6.2 組的作用范圍 142
6.6.3 組的使用策略 143
6.6.4 默認組 143
6.6.5 創建組并為其添加成員 144
6.7 網絡安全和本地安全 144
6.7.1 網絡安全 144
6.7.2 本地安全 146
6.8 用戶配置文件與主文件夾 148
6.8.1 用戶配置文件 148
6.8.2 主文件夾 150
6.9 組策略 150
6.9.1 組策略的應用順序與規則 150
6.9.2 組策略設置舉例 151
6.10 存儲管理 152
6.10.1 硬盤數據存儲 152
6.10.2 RAID 153
6.10.3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實現軟件RAID 154
6.10.4 備份與恢復 156
6.10.5 磁盤配額 159
6.11 文件服務器 160
6.12 打印服務器 162
6.12.1 添加打印機 162
6.12.2 設置打印優先級 164
6.12.3 基于Web的打印機共享 165
6.13 終端服務概述 166
6.14 網絡監視器 166
6.15 系統監視器 167
6.16 事件查看器 171
6.17 故障恢復技術 173
6.17.1 安全模式啟動選項 173
6.17.2 自動系統故障恢復 174
6.17.3 故障恢復控制臺 174
6.18 不間斷電源(UPS) 175
6.18.1 UPS的類型 175
6.18.2 UPS的參數與選擇 177
6.18.3 安裝和使用UPS時應注意的問題 177
6.18.4 UPS與Windows Server 2003計算機的連接 178
6.18.5 設置UPS服務 179
本章小結 180
習題 181
第7章 Intranet常用服務 184
本章學習目標 184
7.1 Intranet 184
7.2 DHCP服務 185
7.2.1 DHCP服務概述 185
7.2.2 DHCP服務器的安裝 188
7.2.3 DHCP服務器的設置 188
7.2.4 DHCP客戶端的設置 194
7.3 DNS服務 194
7.3.1 域名系統概述 194
7.3.2 DNS域名的結構 195
7.3.3 DNS名稱解析過程和形式 197
7.3.4 DNS服務器的安裝 198
7.3.5 DNS服務器的設置 198
7.3.6 DNS客戶端的設置 202
7.4 WWW服務 203
7.4.1 WWW服務概述 203
7.4.2 WWW服務器軟件的選擇依據 205
7.4.3 WWW服務器的安裝步驟 205
7.4.4 IIS服務器級的管理 206
7.4.5 IIS服務器的遠程管理 207
7.4.6 WWW站點的建立與配置 208
7.4.7 利用IIS建立虛擬主機 211
7.4.8 虛擬目錄 213
7.4.9 使用索引服務建立站點搜索引擎 213
7.5 FTP服務 215
7.5.1 FTP服務器的安裝 215
7.5.2 FTP站點的建立與設置 215
7.5.3 FTP用戶管理 217
7.6 網絡地址轉換與Internet連接共享 217
7.6.1 Intranet與Internet的連接概述 217
7.6.2 利用地址轉換服務連入Internet 219
7.6.3 利用Internet連接共享功能連入Internet 222
7.7 遠程訪問VPN 223
7.7.1 遠程訪問VPN的工作機制 223
7.7.2 利用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實現遠程訪問VPN 224
7.8 流媒體技術簡介 227
7.8.1 流媒體簡介 228
7.8.2 流式傳輸方式 228
7.8.3 流媒體播放方式 230
7.8.4 流媒體應用系統的組成 231
7.8.5 流媒體產品的選擇 232
本章小結 232
習題 233
第8章 局域網安全 236
本章學習目標 236
8.1 網絡安全隱患 236
8.1.1 先天性安全漏洞 237
8.1.2 幾種常見的盜竊數據或侵入網絡的方法 237
8.2 防火墻技術 240
8.2.1 防火墻技術概述 240
8.2.2 防火墻的類型 242
8.2.3 防火墻的結構 243
8.3 用ISA Server 2000保護局域網 245
8.3.1 ISA Server 2000簡介 245
8.3.2 ISA Server安裝方案規劃 248
8.3.3 ISA Server的安裝 251
8.3.4 為本地客戶端建立安全的Internet連接 253
8.3.5 建立訪問策略 255
8.3.6 安全發布服務器 259
8.4 網絡病毒及防殺 261
8.4.1 網絡病毒的特點 262
8.4.2 常見的網絡病毒 262
8.4.3 網絡對病毒的敏感性 263
8.4.4 網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264
8.4.5 防毒、殺毒軟件的選擇 264
8.5 安全防范原則與安全教育 264
8.6 網絡安全措施 266
本章小結 267
習題 268
第9章 某校園網設計與配置實例 270
本章學習目標 270
9.1 系統總體設計方案概述 270
9.1.1 系統組成與拓撲結構 270
9.1.2 VLAN及IP地址規劃 270
9.2 交換模塊設計 271
9.2.1 訪問層交換服務的實現—配置訪問層交換機 272
9.2.2 分布層交換服務的實現—配置分布層交換機 276
9.2.3 核心層交換服務的實現—配置核心層交換機 281
9.2.4 交換模塊設計的其他考慮 283
9.3 廣域網接入模塊設計 283
9.3.1 配置接入路由器InternetRouter的基本參數 284
9.3.2 配置接入路由器InternetRouter的各接口參數 284
9.3.3 配置接入路由器InternetRouter的路由功能 284
9.3.4 配置接入路由器InternetRouter上的NAT 285
9.3.5 配置接入路由器InternetRouter上的ACL 285
9.3.6 其他配置 286
9.4 服務器模塊設計 286
9.5 系統測試 287
9.5.1 系統測試概述 287
9.5.2 相關測試、診斷命令 287
本章小結 290
習題 290
參考文獻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