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及應用

-
【作 者】王愛民 鄭霞 主編
【I S B N 】978-7-5084-6741-2
【責任編輯】張玉玲
【適用讀者群】本科
【出版時間】2009-08-01
【開 本】16開
【裝幀信息】平裝(光膜)
【版 次】第1版
【頁 數】280
【千字數】
【印 張】
【定 價】¥28
【叢 書】21世紀高等學校精品規劃教材
【備注信息】
簡介
本書特色
前言
章節列表
精彩閱讀
下載資源
相關圖書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從事網絡課程教學和實踐工作的經驗,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和社會需求編寫,內容充實、思路清晰、實例豐富,突出了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讀者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高等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全書共分13章,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交換機和路由器配置、網絡可靠性與安全技術配置、網絡應用服務器構建、無線網絡與Voip配置、網絡故障與排除,能滿足讀者對小型網絡組建、配置和管理的需要。
本書配有《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及應用實驗指導與習題解析》,其中包括精選的40多個實驗和細致、深入的習題答案及解析,大部分習題從歷年各類網絡工程師認證考試真題中選取。
本套書具有教材和技術資料雙重特征,既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資料。
1. 以無基礎、側重于實際應用的讀者為對象
2. 緊扣社會需求和網絡技術考試要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3.以網絡硬件設備配置為核心,兼顧基礎知識和網絡服應用與維護
4. 內容充實、實例豐富,突出了學以致用的原則
5. 從實用角度出發,采用“案例”驅動方式編寫
6.思路清晰、結構合理、形成循序漸進的知識鏈,符合認知規律
7.注重讀者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高等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8. 精選大量歷屆各種網絡工程師認證考試真題補充到課后習題中,供讀者練習與自測
9.與本書配套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實驗指導與習題解析》中配有精心設計的40多個實驗和詳盡的習題解析,方便教師教學和讀者自學
10.具有教材和技術資料雙重特征,既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資料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對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培養網絡技術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校培訓需要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網絡理論和技術變得容易掌握,充分體現學以致用原則的實用型教材。本教材就是基于這一原則編寫的,并且還能滿足廣大讀者的自學需求。在保留足夠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實際應用,著重強調實用性和操作性,讓讀者既能通過本書學到實戰經驗,又能充分理解網絡技術原理,輕松掌握網絡知識和技能,更好地促進有 效學習。
本教材共分為13章,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第1章介紹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功能、演變、分類、性能指標和網絡標準。
第2章介紹網絡體系結構,包括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
第3章介紹物理層的功能、特性、數據通信基本知識、傳輸媒體和常用的設備。
第4章介紹數據鏈路層的功能、IEEE 802模型和廣域網技術。
第5章介紹網絡層的功能、IP地址的分類、子網劃分、無類域間路由、IP數據報、IPv6、NAT、三層交換機、路由器和工作在該層的協議。
第6章介紹傳輸層的功能,TCP和UDP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第7章介紹應用層的功能,DHCP、DNS、Telnet、FTP、HTTP等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第8章介紹交換機的配置與應用,包括交換機的配置方式、基本配置命令、虛擬局域網配置、VLAN Trunks配置、VLAN間路由配置、端口聚合配置、快速生成樹協議配置、操作系統升級、Telnet管理和Web管理方式配置、登錄口令丟失處理。
第9章介紹路由器的配置與應用,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靜態路由配置、RIP協議配置、OSPF協議配置、VLAN間路由配置、操作系統升級、登錄口令丟失處理、Telnet管理方式配置、廣域網協議封裝、PPP PAP和PPP CHAP認證。
第10章介紹網絡應用服務器構建,包括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和分類,Web服務器、DHCP服務器、FTP服務器的構建。
第11章介紹網絡的可靠性與安全性配置,包括標準訪問控制列表配置、基于時間的擴展訪問列表配置、專家級訪問列表配置、NAT和NAPT配置、接口備份配置、單備份組VRRP和多備份組VRRP配置。
第12章介紹Voip與無線網絡基本配置,包括路由器撥號對等體配置、無線網卡間Ad-Hoc連接模式和Infrastructure連接模式的配置。
第13章介紹網絡故障與排除,包括網絡故障的分類、一般網絡故障排除流程圖、常用的網絡故障排除方法以及故障排除工具的相關命令。
本教材突出了以下特點:
(1)符合讀者的認知特點。思路清晰,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為主線,包含網絡的基本理論、網絡技術、設備配置及應用、服務器配置與應用和網絡維護等知識,為讀者建立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從組建到應用和維護的層次清晰的知識體系。
(2)嚴格遵守專業務實、學以致用的原則,既注重理論基礎,又突出實用性。知識全面、結構合理、內容充實,圖文并茂。利用大量實例進行網絡技術原理與應用的講解,理論知識淺顯易懂,實踐內容隨學隨用,有非常強的實用性。
(3)從歷年各類網絡工程師認證考試真題中選取大量題目補充到各章的習題中,并配有《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及應用實驗指導與習題解析》,其中包含40多個精選的實驗和細致、深入的習題解析,方便教師教學,利于讀者自學。
本書結構清晰、實用性強,具有教材和技術資料雙重特征,既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資料。建議理論學時36學時,實驗學時72學時。
本書由王愛民、鄭霞任主編,王瑞慶、王春霞、黃艷峰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分工如下:第1~5、7章由王春霞、黃艷峰、陳濤編寫,第6、10、13章由王瑞慶編寫,第8、9章由鄭霞編寫,第11章由王愛民編寫,第12章由孫甲霞編寫。另外,參加本書部分編寫工作的還有李永波、李學勇、高國紅、呂靖、開金宇、王海順、常傳杰等。
計算機網絡的知識非常豐富,限于教材篇幅和作者水平,作者對有些知識的探討和認識不夠深入,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
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1
1.1.1 網絡的定義 1
1.1.2 網絡的功能 2
1.2 計算機網絡的演變 3
1.2.1 面向終端的主機系統 3
1.2.2 計算機和計算機的連接 4
1.2.3 網絡到網絡連接 5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6
1.3.1 按地理范圍分類 6
1.3.2 按通信介質分類 7
1.3.3 按拓撲結構分類 7
1.3.4 按不同使用范圍分類 10
1.4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 10
1.4.1 帶寬 10
1.4.2 時延 10
1.5 網絡標準 11
1.5.1 標準的重要性 11
1.5.2 重要的標準 11
習題一 13
第2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5
2.1 網絡體系結構 15
2.1.1 協議的概念 16
2.1.2 體系結構的概念 16
2.2 OSI參考模型 16
2.2.1 OSI參考模型的產生 16
2.2.2 七層協議 17
2.2.3 協議層數據傳輸的過程 18
2.3 TCP/IP參考模型 19
2.3.1 TCP/IP參考模型的層次 20
2.3.2 TCP/IP協議棧 20
2.4 OSI、TCP/IP和五層體系結構 24
習題二 26
第3章 物理層 29
3.1 物理層簡介 29
3.2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30
3.2.1 物理層的接口模型 30
3.2.2 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30
3.3 數據通信的基本知識 32
3.3.1 信息、數據和信號 32
3.3.2 數據通信基本模型 33
3.3.3 數據的傳輸速率和信道的帶寬 34
3.4 傳輸媒體 35
3.4.1 導向傳輸媒體 36
3.4.2 無導向傳輸媒體 41
3.5 物理層設備 43
3.5.1 中繼器 43
3.5.2 集線器 44
習題三 46
第4章 數據鏈路層 48
4.1 數據鏈路層簡介 48
4.1.1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48
4.1.2 局域網數據鏈路層標準 49
4.1.3 廣域網數據鏈路層標準 49
4.2 局域網和IEEE 802模型 50
4.2.1 IEEE 802簡介 50
4.2.2 IEEE 802.3標準與Ethernet 51
4.2.3 以太網交換機 56
4.3 廣域網和數據鏈路層 57
4.3.1 廣域網簡介 57
4.3.2 HDLC協議 58
4.3.3 點對點協議(PPP) 60
4.3.4 X.25 62
4.3.5 幀中繼 65
習題四 70
第5章 網絡層 72
5.1 網絡層功能 72
5.2 IP協議 73
5.2.1 IP地址的概念 73
5.2.2 IP地址的分類 74
5.2.3 子網的劃分 75
5.2.4 無類域間路由 79
5.2.5 IP數據報格式 80
5.2.6 IP數據報分片與重組 82
5.2.7 NAT與IPv6 83
5.3 網絡層設備 85
5.3.1 三層交換機 85
5.3.2 路由器 86
5.4 其他IP層協議 87
5.4.1 ARP協議 87
5.4.2 RARP協議 89
5.4.3 ICMP協議 90
5.4.4 IGMP協議 93
習題五 95
第6章 傳輸層 98
6.1 傳輸層簡介 98
6.2 主要協議 100
6.2.1 傳輸控制協議TCP 100
6.2.2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103
習題六 105
第7章 應用層 108
7.1 應用層簡介 108
7.2 DHCP 108
7.2.1 采用DHCP的必要性 109
7.2.2 DHCP的工作原理 109
7.3 DNS 110
7.3.1 DNS的域名空間 111
7.3.2 DNS的解析過程 113
7.4 Telnet應用 113
7.5 FTP應用 115
7.6 HTTP應用 117
習題七 117
第8章 交換機配置和應用 119
8.1 交換機命令行管理界面 119
8.1.1 通過配置超級終端的方式進入交換機命令行界面 119
8.1.2 命令行界面命令模式及相互切換 120
8.1.3 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121
8.2 交換機基本配置命令 123
8.2.1 交換機特權模式下的基本命令 123
8.2.2 交換機全局配置模式下的基本命令 124
8.2.3 交換機端口配置模式下的基本命令 124
8.3 虛擬局域網VLAN配置 125
8.3.1 VLAN基本配置實例 126
8.3.2 VLAN Trunks配置實例 128
8.3.3 通過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路由配置實例 130
8.4 端口聚合配置 131
8.5 快速生成樹RSTP配置 132
8.6 交換機操作系統升級 135
8.7 交換機Telnet管理方式與Web管理方式配置 137
8.8 交換機登錄口令丟失處理 139
習題八 143
第9章 路由器配置和應用 146
9.1 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46
9.1.1 路由器特權模式下的基本命令 147
9.1.2 路由器接口模式下的基本命令 147
9.2 路由配置 147
9.2.1 靜態路由配置 148
9.2.2 RIP協議配置 151
9.2.3 OSPF協議配置 153
9.3 用路由器實現VLAN間路由配置 159
9.4 利用TFTP升級路由器操作系統 161
9.5 路由器Telnet管理方式 163
9.6 路由器登錄口令丟失處理 165
9.7 廣域網協議封裝配置 167
9.8 PPP PAP認證 170
9.9 PPP CHAP認證 174
習題九 178
第10章 網絡應用服務器構建 181
10.1 網絡操作系統 181
10.1.1 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和分類 182
10.1.2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184
10.2 Web服務器的構建 185
10.2.1 IIS的安裝 186
10.2.2 Internet服務管理器 187
10.2.3 Web站點的配置 188
10.2.4 虛擬Web站點和虛擬目錄 200
10.2.5 Web站點的管理與維護 206
10.2.6 Web站點的啟動、停止和刪除 208
10.3 DHCP服務器的構建 208
10.3.1 DHCP的工作原理 209
10.3.2 DHCP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210
10.4 FTP服務器的構建 217
10.4.1 FTP服務概述 217
10.4.2 創建FTP站點 219
10.4.3 FTP站點的配置 220
10.4.4 FTP站點的訪問 223
習題十 225
第11章 網絡可靠性與安全性配置和應用 227
11.1 訪問列表ACL配置 227
11.1.1 標準訪問列表配置 228
11.1.2 基于時間的擴展訪問列表配置 230
11.1.3 專家級訪問列表配置 232
11.2 NAT和NAPT配置 234
11.3 接口備份配置 238
11.4 VRRP配置 242
11.4.1 單備份組VRRP配置 244
11.4.2 多備份組VRRP配置 247
習題十一 250
第12章 Voip與無線網絡基本配置和應用 252
12.1 Voip基本配置 252
12.2 無線網絡基本配置 254
12.2.1 無線網卡間Ad-Hoc連接模式 255
12.2.2 無線網卡間Infrastructure連接模式 258
習題十二 261
第13章 網絡故障與排除 262
13.1 網絡故障排除模型 262
13.1.1 網絡故障的分類 262
13.1.2 一般網絡故障排除流程圖 263
13.1.3 常用的網絡故障排除方法 264
13.2 故障排除工具的相關命令 265
13.2.1 show查看信息命令集 265
13.2.2 debug調試命令集 266
13.2.3 ping網絡連通性測試 267
13.2.4 traceroute網絡連通性測試 268
習題十三 269
參考文獻 271